您所在的位置: 网站首页 » 管理制度 » 教学改革 » 正文

陕西省 2019 年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遴选参考标准

发布时间: 2021-11-15 09:03:26   作者:   浏览次数:

一级指标

二级指标

说明



坚持立德树人,切实巩固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和本科教学基础



地位;加强专业思政和课程思政建设,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



人才培养全过程;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,着力深化教育教



学改革,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;



积极组织开展新时代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思想大讨论,全


1.1 落实“以本为

面整顿教育教学秩序,有效增强全体教职工育人意识和育人


本、四个回归”

本领;



把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作为建设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,结合



本校实际,研究制定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实施方案,明确建



设目标、重点内容和保障措施;



根据自身建设计划,加大与国家和地方政策的衔接、配套和



执行力度,加大对本科教育的投入力度


1、高校基本情况


1.2 推进 “ 新工科、新医科、新农科、新文科”建设

紧扣国家发展需求,主动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, 积极发展新兴专业,改造提升传统专业;

着力深化专业综合改革,优化专业结构,打造特色优势专业,

建立健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;



积极集聚优质教育资源,优化人才培养机制,着力推进与政



府部门、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合作办学、合作育人、合作



1.3 完善协同育人和实践教学机制

就业、合作发展,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的目标达成度和社会满 意度;

强化实践教学,加强实践育人平台建设,加强校内实验教学



资源建设,强化实践教学,大力推动与行业部门、企业共建



实践教育基地,健全合作共赢,开放共享的实践育人机制;



坚持学生中心、产出导向、持续改进的基本理念,注重学生


1.4 培育以人才培

发展;


养为中心的质量文

建立健全自查自纠的质量保障机制并持续有效实施,将对质


量的追求内化为全校师生的共同价值追求和自觉行为,形成



以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为核心的质量文化;



专业培养方案科学合理,及时落实本科专业国家标准,构



建科学课程体系;

2、专业建设

情况


2.1 专业建设水平

专业负责人教学能力强、学术水平高;

本专业教授给本科生上课的比例高;



近三年本专业获得省部级及以上教学奖励和支持情况突



出;



教育教学管理规范有序,近三年未出现重大安全责任事故

或引发负面舆情的重大教学事故;




2.2 专业定位

专业定位明确,符合学校发展定位和办学方向;

服务面向清晰,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; 专业特色优势明显,在行业区域表现突出;

专业培养目标明确清晰,毕业要求能够支撑培养目标,并能

够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分解落实;






2.3 专业综合改革

专业推进深化综合改革的主要举措得力,成效显著;

教育理念先进,以新理念、新形态、新方法推进“新工科、新医科、新农科、新文科”建设;

加强专业课程和教材建设,及时更新教学内容,努力打造五 类“金课”;

推动课堂革命,教学方法手段不断创新;

加强学生学习过程管理,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; 加强实验和实践教学平台建设;


2.4 师资队伍建设

基层教学组织健全,广泛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; 专业教学团队结构合理,整体水平高;

近三年未出现重大师德师风失范和学术不端行为;





2.5 质量保障体系

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完善,专业质量保障体系科学有效,各主 要教学环节质量要求清晰明确、科学合理;

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健全,实现对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 全程监控与常态化评价;

注重对校内外的评价结果进行综合分析,合理使用;

毕业生持续跟踪反馈机制健全,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改进和 提高,形成了追求卓越的质量文化;



2.6 人才培养质量

本专业学生在省部级及以上各类重要学科竞赛中表现突出; 本专业毕业生的创新精神、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强;

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高,境内外升学率高;

本专业毕业生培养质量的跟踪调查结果和外部评价高;  

2.7 下一步推进专业建设和改革的主

要思路及举措

推进专业建设和改革的主要思路明晰,推进计划可操作性强;

投入力度大,举措实效性强;


版权所有@西安石油大学教务处

地址: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沣京大道18号 邮编:710300

技术支持: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