各教学单位:
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《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》,深入实施《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》深入推进学校课程思政建设与改革,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,根据《陕西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2022年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建设工作的通知》(陕教高办〔2022〕37号)文件要求,现组织开展2022年陕西省教育厅课程思政示范课程、教学团队申报工作,有关事项通知如下。
一、指导思想
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,坚持立德树人,发挥教师队伍“主力军”、课程建设“主阵地”、课堂教学“主渠道”作用,强化示范引领,强化资源共享,全面推进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,将思政工作体系贯通人才培养体系全过程,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。
二、申报范围
2021、2022获批认定的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,具体名单见附件1(不含2021年已获批认定省级的课程)。
三、申报要求
(一)课程已纳入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考试计划,实施学分管理,并至少经过两个学期或两个教学周期的建设和完善。
(二)课程准确把握“坚定学生理想信念,教育学生爱党、爱国、爱社会主义、爱人民、爱集体”主线,结合所在学科专业、所属课程类型的育人要求和特点,深入挖掘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,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。
(三)课程注重体现学校办学定位和专业特色,注重价值塑造、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统一,科学设计课程目标和教案课件,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课程教学,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。
(四)课程注重课程思政建设模式创新,教学内容体现思想性、前沿性与时代性,教学方法体现先进性、互动性与针对性,形成可供同类课程借鉴共享的经验、成果和模式。
(五)课程可由一名教师讲授,也可由教学团队共同讲授。入选示范课程相应授课教师、团队自动认定为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,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不需单独申报。
(六)课程授课教师政治立场坚定,师德师风良好。课程负责人具有高级职称,能够准确把握本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方向和重点,并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。课程教学团队人员结构合理,任务分工明确,集体教研制度完善且有效实施,经常性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教学研究和交流,课程思政建设整体水平高。
(七)课程考核方式和评价办法完善,育人效果显著,学生评教结果优秀,校内外同行专家评价良好,形成较高水平的课程思政展示成果,具有良好的示范辐射作用。
(八)职业教育课程要体现职业教育类型特征,注重德技并修、育训结合,有机融入劳动教育、工匠精神、职业道德、职业精神和职业规范等内容;普通本科课程要坚持以本为本,聚焦专业特点和育人要求,适应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,推动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紧密融合;研究生课程要以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为核心,突出科研育人;继续教育课程要充分考虑成人在职学习的特点,注重发挥信息技术优势,面向终身学习,培养学习者立足岗位的创新意识与责任担当。
四、申报程序
本次立项将按照学校分配、个人申报、专家评审等环节进行评选,最终确定申报项目:
(一)课程负责人申请;
(二)所在单位负责审核初评,多门课程需确定推荐排序;
(三)学校组织专家评审,公示无异议后按照上级限额,择优推荐申报8门课程。
五、材料报送工作要求
各单位于11月25日前,将纸质版申报汇总表(附件2)1份(加盖公章),申报书(附件3)及附件材料一式七份(教学设计样例说明、最近一学期的课程教案必须提供)报送至教务处教学研究科(雁塔校区:二号教学楼613,鄠邑校区:办公楼西111);电子版材料同步发送至指定邮箱。
六、其他要求
请各单位高度重视,广泛动员、积极组织,在充分挖掘专业课程思政元素基础之上,对符合申报条件的课题进行指导。各课题团队积极开展课程示范课程申报书的撰写、打磨和凝练提升工作,以及支撑材料的收集、整理。
联 系 人:刘笑涵 029-8146 9763
电子邮箱:220619@xsyu.edu.cn
教务处
2022年11月18日